最新公告:

更多>>

文化园地

拾柴火
2019-12-02 11:48:58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作者:王向坤
        拾柴火,这几乎已经快成为历史回忆了,如今还有人拾柴火吗?恐怕是没有了。能有这个记忆的,岁数都大了。现在的年轻人,只能在影视剧中,并且还是古装剧,或是反映以前生活现状的场景中,看到拾柴火的身影,影视剧里这叫打柴,拾柴,这种很多要卖到城里,与实际当中的拾柴火区别很大。 
        以前人们拾柴火,那是要自己烧,大家都拾柴火,就没有卖给别人的必要,也没人要。作为一个70后,只能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的事情。 
        那个时候很穷,不像现在,钱很多,柴火都不烧了,只用清洁能源--天然气或液化气。没钱的时候,只能自己动手,收集一切可烧的东西,做饭用。因为柴火以秋后冬初较为集中,拾柴火就以这个季节为主。 
        这里有个分水岭,那就是包产到户,老百姓叫分地、单干,我们说分地。分地之前,村就是大队,大队之下有若干小队,小队就是最基本的劳动单元,一般几十户不等。秋季打完粮食,剩下的柴草,要用于生产队䕱服一冬的草料,䕱服就是拉犁、拉车等干活的牲畜,指牛、马、骡等,我们那里这么说,没有一个合适的词,先这么用。 
        老百姓烧什么?别急,我们那里有条河,叫做大沙河,老百姓有句话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这里就是“靠河吃河”。河里生长着芦苇、野草,割完苇子,会剩下一层厚厚的苇叶、草叶,这就是柴火。不过,我们那里的河滩分的晚了几年,也就是大队统管延长了几年。在延长的几年里,虽然棒子秸等已有储存,但是柴火还是不够烧,那就需要到河滩里拾柴火。
        怎么拾呢?那个时候是不能乱来的,有管控。整个河滩属于大队,不像岗上的旱地,已经分到小队里面,到了冬天割苇子时,就会把河滩按片分给小队,小队再安排自己的工作,拾柴火也是这样。 
        就像现在的冬天一样,柴草一层霜雪,人们集中到地头,队长、会计忙着算账,其他人烤火、聊天、开玩笑。最终会按户分成片,以家庭为单元的劳作就开始了。既然是这样的大场景,规模一定不小,人们要从早干到晚。 
        先是用镰把柴草从根部削下来,为了方便干活儿,会就地取材准备一个小树杈,缠上柴草,给镰的用力方向增加阻力,便于割削。于是拉开架势儿,刷刷的干起来,对于长得高的河草之类的,就猫着腰,一扫一大片,我们那叫捎,读四声。对于贴着地面长的苇茬,就蹲着,一刻也不能消停,一天的时间有限。 
        因为河滩以沙子居多,没法耪,只能用镰。所以那个时候,连拾半个月的柴火,磨镰是每天早晨要干的事情,不用说,家家户户都有磨石,这个在北边的山里可以找到,一种颗粒较细,硬度合适的石料。 
        削完一遍,歇一会儿,一般的是喝点水,吃点东西,中间是不回家的。然后开始用耙子搂起来,耙子是那种用竹子做成的带勾的齿,木柄。一堆一堆的柴火,再用事先准备的绳子,我们那里叫腰儿,腰读四声,稻草编的,有将近两米多长,可反复使用,把柴火码成垛,捆起来。一捆柴,三道腰,直径就是它的长度差不多。为了防止散架,得把较长的柴火铺到下面,较细、较散碎的柴火铺在中间,并且还要两人使力捆结实。 
        一天下来,能有七八捆这样的柴垛,我们那里叫聚绝。然后装满一车,再用大绳剎好,避免半道打擂,就是翻车或掉落散架的意思。 
        分地之前,䕱服在生产队,老百姓就得自己拉车。这可不是省事儿的活,很费力气。我那时还小,只能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曾试着拉了一把,只走了不到十米的路程,就没力气了。地面,就是临时的小道,也是沙土,车轮不好走。等分地之后,那个䕱服也不是那么好使唤的,经常发生陷车、翻车的事情,很麻烦。一天了,人困马乏,都想早点回去,上坡下垄,难免出现故障。垄在我们那里的某些场合读作粼的时候较多,如浇地的水沟叫粼沟,为什么这么叫?水沟不就行了?自然流淌的是这样,为了保证水能够流到地里,水沟不能太低,要用土挡起来,这就是垄,垄沟,不一样。 
        到家了,把柴火再垛到大垛上,把腰儿撤下来,明天继续,直到把河滩拾完为止。最后,整个河滩干净得很,而房前屋后,则是供一冬烧的柴火垛。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烧大锅,到了饭点,缕缕炊烟升起,没风的时候,树梢上,村庄上空弥漫着薄薄的烟雾,站在地里,远远望去,一幅经典的乡村炊烟图。现在,可没有了。 
        除此之外的拾柴火,实则是小孩儿们的乐趣。背不动筐的小孩儿,会用坏掉的耙子上的竹齿,一头削尖,一头割个豁眼,这里,豁读作喝,二声。这就是一把签子,后面绑上细绳子,到了树地下,扎叶子,然后勒到绳子后面,最后穿成一个长龙,刺啦刺啦的拽回家。解开末段绑着的一节小棍儿,把叶子再勒下来,勒读作垒。 
        大一点的小孩儿,则是背着筐,拿着耙子,带着勺子,就是耪地用的,到野地里,拾柴火。那个时候,生产队的耕地之外,有很多闲地,长有野草,这就是柴火。虽然火焰不高,也是柴火,拾起来,晒干,就能做饭。 
        看到这些,与影视剧里的拾柴是不一样的,导演不愿意费心思,简单一把,意思意思就过了,按实际衡量,无论如何也是不够自家用的,更别说买到集市上了。当然了,也没必要较真。 
         很多村庄是没有河滩的,那人们也不会被难住,总有自己的办法,若论拾柴火,那就是另一番景象。 
        很多细节模糊了,有的工具、家什儿想不起叫什么来了,但是苦难不会忘记。聊作回忆,一则是对于父母辈艰辛生活不易的敬仰,同时,也是对于有相同或类似感受者的历史追忆。时代在向前,我们不能忘记过去。
 
        城市边上的小河滩,能看出一点拾柴火的影子,不过这些已经不再是柴火了。
扫码阅读微信版

Copyright © 2018 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恒滨路128号 邮编:071051
市场电话:0312-3108548    客服电话:0312-3108565    传真:0312-3108565    E-mail:jdsczx@163.com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5007223号

冀公网安备 130652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