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更多>>

资讯中心

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2025-04-07 09:47:10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城市燃气、热力、供水、排水、桥梁、隧道、管廊等是维系城市正常有序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生命线”。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需要,开展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运行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运行进行实时监测,推动实现城市安全由事后调查处置向事前预警防控的根本性转变,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转变城市管理模式,从本质上提升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又一重要抓手。

一、前瞻探索——政策框架与地方实践

(一)城市生命线安全管理的政策部署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2024年11月26日,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国务院安委办印发《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的通知》等文件,对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二)河南省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的探索实践

1.政策引领下的工作推进机制

河南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指导,系统性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工作,如图1所示。河南省政府主要领导推动落实,成立省长任组长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动建立了沟通联络、督导调度、考评奖惩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坚持标准引领,编制印发《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指南(试行)》《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河南省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标准》。河南省内各地按照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建立领导机构,编制工作方案,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形成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


图 1 河南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推进机制

2.聚焦“三高”区域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

河南省探索提出高风险、高敏感、高后果(以下简称“三高”)重点区域点位划分和管控制度,聚焦城市生命线“三高”区域开展城市生命线工程数据库、监测感知网、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如图2所示。坚持把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评估作为必须完成的一项硬任务和前置条件,依据《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摸清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底数,找准城市安全“病因”,形成城市生命线安全评估报告、风险清单、“三高”区域点位、风险四色图等,提高安全风险评估质量,组织专家对各省辖市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评审把关,切实打牢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基础。聚焦“三高”区域风险点位布设物联感知设备,形成城市燃气、排水、桥梁、热力、供水、综合管廊等各领域监测感知“一张网”,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动态监测、全面感知。发挥原有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基础底座平台作用,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搭建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实现对城市生命线运行状况的监测分析,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一网统管”。


图 2 河南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重点任务关系图

二、协同联动——完善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预警响应机制

(一)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预警联动的平台体系

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预警响应应根据预警信息级别不同,分别由企业(管护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等不同主体参与处置,这涉及到多部门、多主体、多信息平台(系统)的协调联动,需要完善相应的机制,实现预警及处置响应信息的沟通及传递。根据当前政策要求及各地信息化平台建设实际,应通过建立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联动机制,高效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预警处置。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是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工程、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及自然灾害等领域的全方位感知、全面监测、及时预警和快速处置的信息化平台体系,如图3所示。该体系由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和各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构成,前者定位为综合平台,实现信息汇聚和综合风险分析预警,后者作为子平台(系统)实现各行业领域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是城市管理领域基础性信息化平台,是推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网统管”的重要抓手,实现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状况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其中,运行监测功能聚焦市政设施、房屋建筑、交通设施和人员密集区域等领域,对防洪排涝、燃气安全、路面塌陷、管网漏损、桥梁坍塌等进行监测,涵盖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内容。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上搭建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实现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监测功能的深化和扩充。


图 3 城市生命线预警联动平台关系图

(二)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预警联动机制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对突发事件处置分为综合处置大闭环、行业处置中闭环和企业处置小闭环,处置流程基本为:预警信息发布、生成工单、派单、处置、销号,实现城市安全风险的闭环管理,如图4所示。在日常状态下,企业和管护单位应做好城市生命线安全的运行监测值守工作,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汇聚城市生命线运行监测信息;在应急状态下,与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预警联动,共同参与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预警处置。
企业和管护单位城市生命线运行监测系统收到风险预警信息,属于企业和管护单位、个人即可处理的预警事项,由企业和管护单位按照审批程序和处置流程生成风险防控工单,完成派单、处置、销号等闭环管理。超出企业和管护单位、个人处置能力的预警事项,应按照边处置边报告原则,在处置的同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行业主管部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收到风险预警信息,对企业和管护单位能自行处置的,应跟进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和管护单位完成派单、处置、销号等闭环管理。超出企业和管护单位处置能力的预警事项,行业主管部门应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按照审批程序和处置流程及职责分工,完成派单、处置、销号等闭环管理。超出行业主管部门处置能力的预警事项,应按照边处置边报告的原则,在采取处置措施的同时,上报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属地政府层面)。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接到预警信息,按照程序启动响应,生成综合风险防控工单,派单给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和企业(管护单位),进行全面处置调度,共同开展现场处置工作,事故灾害消除后,进行风险防控工单销号。

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预警通过3个平台(系统)实现3级联动处置,与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处置要求的综合处置大闭环、行业处置中闭环和企业(管护单位)处置小闭环实现结合。


图 4 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预警处置联动流程图

三、长效治理——建立城市生命线安全综合监管机制

城市生命线包含燃气、排水、供水、热力、桥梁、隧道、综合管廊等不同类型安全管理对象,涉及不同的安全监管主体,比如燃气安全管理,分别涉及应急、住房和城乡建设、城管、公安、交通、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如图5所示。


图 5 城市生命线安全管理体系图

(一)政府部门安全监管的制度设计

在责任主体方面,燃气、供水、热力属于城市公共事业范畴,一般由特许经营企业作为责任主体负责安全管理工作。排水、桥梁、隧道、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责任主体并无统一称谓,财政部等6部委联合下发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承担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维护职责的行政事业单位简称为管护单位,要求管护单位应当健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责任制,落实管理责任。

在政府安全监管方面,要建立完善城市生命线相关法规,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相关法规出台。组织编制相关行业技术标准,统一城市生命线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规定。严格实行建设施工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明确地下管线工程的施工审批手续和办理要求,推动巡检巡查制度化,加强第三方施工过程安全管理。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城市生命线相关企业和管护单位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对安全管理不到位的依法处罚,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管理水平。

(二)企业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

在企业和管护单位安全管理方面,要建立安全责任体系,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的安全管理人员,落实从企业负责人到基层员工的安全职责。持续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加强对城市生命线安全薄弱环节的管理,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评估管控闭环管理。通过信息化、自动化等技术手段提升安全管理能力,降低人员在燃气场站等危险环节中的暴露程度。完善城市生命线相关应急预案、做好应急保障、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按照规定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依法依规组织做好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作用,通过安全评价、安全认证等工作,推动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城市生命线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和群众安全保障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推行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手段,以及强化企业和管护单位的安全责任意识等多方面措施的综合施策,有效提升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未来,在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深化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生命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以构建更加安全、韧性更强的城市环境,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建筑杂志社

Copyright © 2018 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恒滨路128号 邮编:071051
市场电话:0312-3108548    客服电话:0312-3108565    传真:0312-3108565    E-mail:jdsczx@163.com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5007223号

冀公网安备 130652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