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更多>>

文化园地

两个拔火罐,实际一个理
2020-03-13 13:56:54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作者:王向坤
——读王松小说《烟火》有感之一
        闲暇没事儿的时候,喜欢读小说。小说是什么?那就是用足够的体量构建具体的场景,借以详细刻画人物、事件等主题,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面貌,人物繁多,线索多样,叙事错综复杂,不是一眼能够望透,也不是开篇就能读懂,对于长篇小说来说,更是如此。即便是一气读完,后面的事情还需翻到前面才能把事情连贯关起来,如果读读停停,就会更费周章。但是,既是一定时期的社会反映,里面很多事物足够我们回味和思考。 
        近期,读了一本《烟火》小说,作者是王松。小说开篇就是与主人公有关的“拔火罐”这一物件。初看到“拔火罐”,没明白什么意思,只跟着作者的思路走,知道与生炉子有关。加上这又是反映旧时天津卫的风土人情,似乎有点距离,开始没有做着与自己有多大关系的打算,很自然的就没有动脑筋。 
        有空了,查查吧,才发现“拔火罐”是一个多么熟悉的事情,熟悉到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拔火罐,拔火罐,就是拔火罐嘛,可简称拔罐,首先是一种疗法,有着古老的传承。以前医学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好多情况下需要拔火罐,背疼、腰疼、肩膀疼,哪儿用的最多,就是后背。有时走在路上,看到路人脖子上的印记,这肯定是拔了火罐。现在,上点岁数的人差不多都挨过。 
        罐有大有小,拔上后能动或不能动,能动的,衣服让罐顶起来,好像驼了背,时间掌握不好,或忘了起下来,容易拔出很多泡,我们那里叫“铃铛”,这不是响铃的意思,会导致皮肤溃疡,好了还会留下疤痕,但是与病痛相比,人们顾不着这个。 
        到了城市,见到了更为复杂的拔罐,针灸,拔罐,膏药贴敷,会连续做下来,对于某些病症很有效果。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已不愿意用这种方法了,受罪,不好看。 
        你看,一下子说了这么多拔火罐,还不是人家小说里的意思。人嘛,就爱这样,一兴奋,话就多。看小说没想明白的东西,竟然还是生活中的常见物事,就先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小说里的拔火罐,当时也没明白是个什么东西。所谓没明白,就是想不起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这么个事儿。你去查,就会跟我一样,都是治病用的拔火罐。 
        拔和拨这两个字,经常分不清,很多时候应当是拔,但是拨多出的半笔会让人误以为它更合适。所以说,看到拔火罐,就会困惑一下,如果不去查,就无法确定。不过,这也不绝对,有的人可能就分得清,咱不抬杠。 
        与生炉子有关的拔火罐是个啥东西呢?互联网是个好东西,它能帮你回忆,帮你解决问题。生炉子用的拔火罐,就是个抽气筒,天津话,为嘛?炉子一般不高,炉膛很浅,空气不容易流通,火就不旺,不容易生着。我们常见的是人们常拿一把扇子不停地扇风,效果还很差。实际上,扇风是一方面,抽风是另一方面,在加强空气对流效果上,抽风更重要。
这可能是以前人们用的拔火罐(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拔火罐就派上了用场,它实际是炉膛的延伸,相当于多了一节烟筒。空气就这样,存在烟筒效应。以前的冬天,人们生火取暖,炉子呢都要过炕,然后从墙壁的烟筒里通到房顶的出口。对于盘炕就很讲究,如果不过炕,炕也不暖和,炉子(我们那里叫“煤火”)也不好烧。有时因为天气的原因,我们那里叫“犯风”,不过炕。 
        煤火生火时,就要调整好过炕的火候,开始火弱(我们那里的方言读作“rào”),火门,我们那里就是一块砖,凿个坑,叫“拉砖”,拉的大,就把火抽死了,拉的小,烟都冒出来了,火还是弱,记住是rào,这时候可以用抽气筒,也就是拔火罐,抽一抽。我的印象里,好像不叫拔火罐。 
        经询问现在雄安那边的人,一番描述,还能想起这个东西,也叫“拔火罐”,看来很多事物的叫法或名称除去地域特征外,还有一个过渡阶段。雄安那里称呼“花生”为“仁果”,天津那里是不是也有这么个叫法?估计是很有可能。
 
(图片来自网络)
 
        拔火罐,一个把身体里的火拔一拔,人会感觉轻松,一个把炉子里的火拔一拔,火会很旺,我明白了。炉子因为天气会“犯风”不好过,人体也会因为“着风”、“中了风气”,不通,不舒服;拔一拔,通了,就会好一点。 
        我是70的,相比于小说所描写的清末民初那个年代,金属已经常见,不管什么,只要是个筒状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没有见过像小说里说的那样专门烧制的拔火罐,更多的时候,是找一个耐烧一点的、能挡风、不容易倒的就行。多少年过去了,可能有的印象已经模糊,或记忆不准。那时,没有水壶,有一种叫汆子(汆读cuān)的东西,可以快速烧水喝。煤火的一侧会安置一个温罐,里面的水是温乎的,这个温罐是陶瓷的,大家都知道曲阳定瓷,对于粗一点的缸,不是难事儿,很常见。通煤火用的通条叫火镩,这个长一点,铁的,还很有分量。老百姓的炕一般不高,煤火还要低一些,不然就不过炕了,盛放炉渣灰的炉渣坑就得更低一些,需要挖坑,清掏略微费劲。 
(图片来自网络) 
        在保定的市井生活中,以前常可见到烧水用的快壶,中间是空的,烧水时,把它放到一个铁架子上,从上面放劈柴,很好烧,这是一个意思。不过,这几年,快壶见不到了,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不能随便烧火了。 
        农村也是如此,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入,禁煤开始向农村推进。此时的农村大部分已基本告别火炕年代,屋里用上了土暖气,干净了很多,也安全了许多。烧暖气的炉子都是厂家制作的,很简单,以前的煤火看不到了,抽气筒,或者说拔火罐更是没了踪影。现在还能看到屋顶上长长的烟筒,不过,可能逐渐要变成装饰,成为历史的象征。新式的燃气炉更简单,以后的房子,烟筒将会消失。 
        社会在进步,历史在向前发展,很多东西要在民俗博物馆里才能见到了,至于它怎么用,人们可能在影视里见到一些,到时候,是不是这个意思,谁知道呢?又有谁管呢?谁还关心这个呢? 
        不过,作为表象的东西是一回事儿,其传承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世间在变化,而“烟火”不断,这中间,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努力、付出,换回的是人间正道。
扫码阅读微信版

Copyright © 2018 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恒滨路128号 邮编:071051
市场电话:0312-3108548    客服电话:0312-3108565    传真:0312-3108565    E-mail:jdsczx@163.com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5007223号

冀公网安备 130652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