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更多>>

文化园地

盛汤
2019-03-22 15:36:17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古有陈汤,就是发出国人史上最霸气的这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那个人,我们不会忘记。这里,我们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就是吃饭中的汤。 
        盛(cheng)汤,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到,几乎不用去想。人们每天都要吃饭,饭里经常带汤,要说喝汤与品茶一般,或许可以有很多讲究。单从有助于消化来讲,饭前或饭中,准备汤品,至少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把它放到饭桌上,一盅一盅的,或一碗一碗的,若不讲吃相,很快就喝完了。

 
 
        这个似乎与盛汤这个过程无关,虽然,是需要盛进去的,是需要有人盛好它。饭馆里,我们可以自己盛,但大部分时候,是让服务员分,我们的礼节体现在谁先谁后的谦让上,不过很快就各就各位,没有人会注意或在意碗里的不同,这里有着朴素的平均思想在里面。只有在家里,盛汤的时候,会有所侧重,跟所有的食物一样,在不紧张的时候,会优先照顾小孩儿,否则,还要优先照顾到家里的主要劳力。 
        人们已经解决了温饱,吃饭不是那么着急的事儿,饭量普遍不大。现在,生活节凑快,时间紧,家庭成员大多都是两口子一起吃饭的时候多。谁盛饭,往往就会“照顾”对方,论个、论角的馒头、饼不好做工作,盛在碗里的饭,特别是汤,盛进去,就不好倒出来,“玩笑”或“恶作剧”就在这里。端到桌上以后,看到明显的反差,接着就是一番“争斗”,这就是中国人饭桌上的乐趣。一番讨价还价、反复推让之后,饭就吃完了,至于后面该谁去刷碗,我们就不说了。 
        这种家庭、亲友之间的吃饭,轻松,随意,温馨,中间或有些小插曲,无伤大雅。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很多的时间是在外面,这就不可避免的要在公共或集体场合吃饭。特别是中午去吃那种集体的食堂,大家伙排队打饭,简单选择之后,打好饭,就找地方吃去了,周围是同事,可以边吃边聊;或是其他不认识的人,可能会东张西望,看看手机,想些事情。一顿饭或快或慢就吃完了,许多人出出进进,饭厅里很是热闹。 
        不需要多长时间,人们就会感觉到这个食堂的饭菜口味如何,给的饭量如何。在一些视频社交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人们上传拍摄的各种打饭的场景,有的人无意当中就会透漏出自己的习惯。网友比较眼尖,也很挑剔,很小的细节,可以看出实不实在。少数颠勺还抖一抖的人,大多遭到鄙视,个别还往外巴拉的,当场就会产生矛盾。有的人,动作不小,看着花哨,实际很轻飘,盛到碗里没多少,这样的,吃一回,就不想再来了。菜里如果再舍不得搁点油水,吃饭就变成了凑合、对付,不再有更多的指望。 
        大锅饭,越到后面,菜越少,汤越稀,很多人就想早点儿到,中国人有怕落后的性格,争先恐后甚至拥挤的场面很常见。毕竟,吃饭是头等大事,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吃饱饭,干活有劲儿;人在外地,吃饱饭,不想家。 
        花钱之外,人们就很在意那饭菜的多少、汤水的稀薄,然后才是是否可口。饭馆里,很多汤都是勾芡的,很匀实,基本不用担心盛到后面没东西了。即便是在大锅或大桶里,勺瓢还可以上下咕咚咕咚,翻滚翻滚,也能均匀。 
        为了保证供应,即便是高档餐厅的自助餐,也会对重要食材进行控制。一般的饭厅,除了免费的汤水,其它都要人工打饭。如此,伸碗,打饭,走人,这一连贯动作,机械般的重复操作。形式之外,包含着人们微妙的心理。有时,高兴了,不小心了,碰到熟人了,就会高一点,可以理解。 
        于是,有人就会对另外一种场景产生向往。一个大食堂里,有时会出现一个小食堂,看到人家固定的三菜一汤外加水果,就很是羡慕,这个属于暂时过上某种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不用再纠结于饭菜的多寡,肯定能吃饱,不够,还可以再添。不用说,这个肯定是固定了价格的套餐,每天变换着菜样,饭量不变。即便是饭量不大的女生,估计也会喜欢这种方式,免去了选择的困难,大家暂时都一样,在这个竞争的大环境中,出现平等、标准化的过程,很多人喜欢这种秩序。

 
 
        站高一点,不同的饭菜模式,会对两拨不相干的人带来不平等。但是,现在物质很丰富,人们会在其它场合弥补这种差距,不会太过在意这种不公平。 
        如果时间再往前推,上世纪八十年代或更早,吃饭就是个问题。主食之外,就是汤,菜汤,面汤,粥做稀了,也是汤。没东西,那时人们的饭量很大,可还是饿。比如学校等集体吃饭的场合,真有可能一瓢盛进来没啥东西。汤在大锅里,你得会盛,那时,人们总结了“上撇下捞,中间一咕咚”这样的顺口溜,指的就是想在汤里多盛些菜出来的方法。
 
        如果让人们自己下手,你就不能客气,否则,稍加的不好意思、迟疑,外加方法不对,你就可能吃不上。不过,太贪了,也不行。曾听老人讲过,他们那一代年轻上学的时候,有一次,食堂做了一锅肉汤,让人们自己盛,结果,有个人一下子把飘在浮头的肉盛了不少去,大师傅一看,急了,直接把盛进碗里的汤给倒进锅里了,让他靠边等着,最后一个打饭。这只是个个例,却真实的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状态。不像现在,人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觉得想当然。那时,不仅自己带凳子,就连学校建设都要学生出力出物。父一辈曾经带过椽,到我上学的时候,还曾经给学校里种地干活的毛驴带过干草,就是秋天收过谷子的谷秸,每人一捆儿,就能在房顶堆一个大垛,这是小驴一冬的伙食。 
        没有经历过的,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了,也无法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了,我们也不需要再去过以前的苦日子,人们也不太在意那手高手低,或多或少。物质的丰富,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习惯,但总有岁月的留痕,刻蚀出年代的特征,为所有人留下了回忆,产生了对比。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财富”,确实,走过,路过,人们会觉得很满足。 
        时光荏苒,每个人的经历各有不同,但无不具有时代的烙印。共同的话题,属于同时代的人,但我们要传承历史,不能忘记,今以“盛汤”记之。   王向坤

Copyright © 2018 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恒滨路128号 邮编:071051
市场电话:0312-3108548    客服电话:0312-3108565    传真:0312-3108565    E-mail:jdsczx@163.com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5007223号

冀公网安备 130652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