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更多>>

文化园地

某些习惯用语当戒
2019-02-27 16:45:17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所谓习惯用语,是指,在我们各自的话语体系中使用频次较高或最高的词组、句式。类似口头禅。   
        有人习惯用在一句话之前,也有人习惯缀在一句话之后。习惯一旦养成,那些“高频词”常常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习惯成自然。
 
        “明白吗?”、“你懂吗?”
        有人喜欢并习惯在一句话或一段话之后,再问上这么一句。给人一种居高临下施教于人的感觉。我留意了一下,喜欢这样说的人,以教师、医生、领导居多。用这样的词句说话,我个人感觉,容易让人有距离感,不好接近。当他们在位时,这样说话 也无大碍,毕竟面对的是学生、病人、下属,的确处于主导地位、优势地位。如果岗位变了,听众换了,还这样说话,恐怕就有些麻烦。什么麻烦?有不爱听的呗,人人都希望平等和尊重呢。其实,“明白吗?”、“你懂吗?”,对语气要求是很高的,温婉地说出,让人听着是教诲,不耐烦地说出就是教训了。
 
        “你不知道”、“你知道吗?”
        电视节目上,有的来宾一张口就是:“你不知道,主持人······”或者:“你知道么?主持人······”。如果在这位来宾发言之前有过什么讨论,现在来宾想就之前的讨论做点补充或说明,这样说还有其合理性。没有啊。所以,来宾这样说不仅突兀而且霸蛮。整场节目近一个小时,来宾一发言就是这个句式,说实话,我都听腻了、听烦了。主持人如果也腻烦了,问一句:“你还没说呢,我当然不知道,你让我知道什么呢”?来宾怎么回答?
 
        “不是”
        与一位同事聊天,我正说着,他来了句“不是”,然后就讲开了。我心里想,我哪里说的不对吗?那就赐教吧。听来听去,没有纠错的意思,而是另一话题。再后来清楚了,“不是”,是他的口头语。汉语的词汇多么丰富啊,这位,偏偏选择这两个字做自己的开场白。不管对方说什么,先否了再说。
 
        “你说我说的对吗?”、“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朋友打来电话,谈兴很浓,每句话后边都跟一句“你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几次想回答,但他又不给我时间,索性就一直听。事后我还真请教过:“你老问‘你说我说的对不对?’,你是让我回答呀还是不让我回答?如果你让我回答我没回答,有怠慢之嫌;如果你没想让我回答我却回答了,又恐打乱你的思路,你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嘿嘿一笑:口头语呗。哦,从此我不再纠结,任他问多少遍,我只管静听。
 
        “我只跟你说”
        有位仁兄,凑到我耳边:“我只跟你说”,……让我有种被信任的感觉。我预测他要讲的内容一定是隐秘的、不能外泄的,那就洗耳恭听吧。听下来却是再平常不过的家长里短。跟我说完,转头又俯在另一位耳边:“我只跟你说……”。
        以上所列习惯用语,可能会让一些人不悦、不适、或易产生误解,下面的一些习惯用语就是粗话甚至是脏话了。
 
        “妈的”、“他妈的”、“你他妈的”
        这是被国人自嘲为国骂的习惯用语。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多少人都能纯熟、灵活地使用着。而且,多少年来的传承,让它“功能强大”,能配合多种情绪、情感、情境。沮丧时:“他妈的,真他妈的倒霉。”,还是重叠使用;兴奋时:“这山真他妈的险呀!”,嵌在句中使用;对事不对人时:“妈的,这是谁干的?”、“他妈的,真没素质”;如果是针对某个人,那就直接“你他妈的·······”。记得有个笑话,一外国人问翻译:“他妈的”是什么意思,翻译尴尬,急中生智:“你好的意思”。之后,这老外见人就是他妈的、他妈的。也不知这外国人是真傻还是装傻。看来,翻译也清楚国骂有损国体,只是弄巧成拙了。
 
        “姥姥、”“丫地”
        这几乎是北京人的专属用语。“姥姥”,通常表达一种不屑、不服、不满、不惧的情绪。例如“就他那样的,还想跟我动手,姥姥!”、“我们经理说,下月让我待岗,姥姥!”。
        丫地,原本是一句极脏的骂人话,我们现在听到的,已是它的简本、洁本了。单从两个北京小青年你一句“丫地”他一句“丫地”热聊来看,似乎他们已不知原意了,但从两个争吵的北京人一声比一声高的“你丫地”“你丫地”来看,又像知道这是句骂人话。这么一句很脏的话,为何传承不息呢?原来,这是老北京人身份的标识之一。北京是什么地方?帝王之都、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呀!这,足以让几代都生活在这的北京人——老北京人引以为荣、引以为傲。(就连来京的农民工不也骄傲地宣称:俺是北京人。)所以,也就“抓大放小”了。
 
        “你妈”、“我你妈”
        两个天津人对话,一个说:“我你妈昨晚蹽了趟郑州!”另一个回应着:“你妈真行!”注意!“我你妈”,不是“我”和对方的妈,也不是“我”的妈和对方的妈,就是“我”蹽了趟郑州。加上“你妈”二字,就是为了渲染蹽了趟郑州的豪壮和潇洒。回的那句就好理解了,“你妈真行”,并非夸对方的母亲真行,就是夸对方本人真行。“你妈”在这里就是语气助词,是要把对对方的敬佩和羡慕表达的更充分、更可信。一个不了解当地语言习惯的人与天津人聊天,听着对方一句一个“你妈你妈”,一定不自在:“我妈碍着你什么了?”。
 
        “它姥姥地”
        保定骂人的土语,也是洁本了。“姥姥”二字,一定要发“喇喇”的音和调,而且“姥姥”二字一定要极连贯地几乎是一个音节地说出,只有这样说,才算打上了保定的标签。
        有的人,满嘴粗话脏话,句句带“把”,深入探究方知,他们竟然拿着粗俗当风度、以痞性为个性。观念使然,要改也难。
 
        我们谁都不是说话的把式,谁也不能保证不说粗话,别让它成为习惯用语应为底线。前面说过,一旦成为习惯用语,它基本不再受大脑支配。不分场合、对象,上下嘴唇一碰就秃噜出来,会造成很多的不合时宜。 
        对于写文章,鲁迅先生说过,要毫不痛惜地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去。那么,说话呢?是不是也该把那些不雅的、多余的、让人不舒服的习惯用语统统戒除而毫不痛惜呢?   徐生活

Copyright © 2018 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恒滨路128号 邮编:071051
市场电话:0312-3108548    客服电话:0312-3108565    传真:0312-3108565    E-mail:jdsczx@163.com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5007223号

冀公网安备 130652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