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更多>>

专题文章

扫码时代,管线怎么办?
2017-10-30 15:30:00    浏览次数:
分享到:

       这两年,二维码以极快的速度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人做过对比,其普及程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了二维码应用第一大国。出行、购物等日常活动很多依赖二维码支持,扫码成了人们完成衣食住行的重要特征。就连某国政要都说,在中国出门“不怕口袋没钱,就怕手机没电”。
       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扫码时代”,并不为过。就连今年3月份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用到了二维码,普通市井街巷,各种二维码无处不在。在二维码向各行业推广应用的时候,公共设施上面也出现了二维码,这个据说与智慧城市有关。北京市城市管理已经在全国率先试用推广二维码,给公共设施建立档案,发放“身份证”,明确管理者,一旦出现问题,一扫二维码,就能找到设施的产权单位。市民扫描垃圾桶、报刊亭、路灯杆、指路牌上的二维码,不仅能了解这些设施的基本信息,还能在线举报公共设施存在的脏乱、破损等问题。
       二维码简化了人们识别公共设施基础信息的途径,二维码图形本身无需电力、通讯支撑,借助移动互联网,可以与后台管理互动,快速建立起管理者、信息与公共设施的关联,形成闭环,有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城市管理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进入智慧化时代,通过一片小小的二维码,就可以建立前端与后台的关系,方便民众的参与和监督,简化了各种在线监测手段的难度,弥补了专业巡检的人力、物力、周期等缺陷,确实是个好东西。
       作为管线行业的服务者,我们是不是也需要思考思考呢?公共设施一部分处于地上,一部分处于地下,地上的部分能为大众直接接触到,二维码开始应用;地下的部分,特别是地下管线,人们不能直接看到,怎么办呢?
       管线信息化开展了多年,积累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普通大众很难接触到,为了保持数据的现势性,对管线信息的动态更新,成为一项日常工作。在这个管线数据采集、应用、更新的闭环中,只是少数专业人员。地下管线连接着千家万户,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人们对地下管线的认知度、参与度却不高。虽然建立了地下管线数据库,但是数据与管线的关联缺乏直接的通道,虽然建立了在线监测系统,但毕竟只是个别点,无法覆盖全貌,管线上发生的具体事件,无法与数据快速建立联系,数据在后台,也就无法与管理产生联动,所以说管理的滞后成为常态。
       管线的管理过程就是一个解决管线实时化的一个过程,期间,借助技术的发展,用到了多种手段,检测、监测、巡检等,都会存在感知、处理落后的情况。人们还在思考、探索更好的方式、方法,包括技术上的、行政上的、法制上的。
       二维码的普及应用为我们解决管线实时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二维码在管线管理中的应用场景。
       二维码作为一种标准,可以存储大量信息,高达1000多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这个容量已经足以描述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各种特征和属性。考虑到管线的特殊性,在二维码应用方面,应当建立完善特有的标准,或者说在某一标准基础上进行扩展,以适应管线管理的需要,如表达局部管线位置、走向、深度等图形信息,以及其建设、管养、维护信息等。
       二维码作为一种入口,应制定自己的准入规则,在授权、分级等方面对扫描信息进行筛选,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既能方便扫码,又能控制信息安全。如何方便扫码?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难点。管线一般埋设于地下,有出露点,有消防栓等附属设施,有检查井等构筑物,这些管线设施有的在路边地面之上,有的在路面之下,有的便于操作,有的就不方便,可能就需要专门设置标志桩。作为地上的明显点,很多场合会集成到城市管理的综合平台中,因此有必要地上、地下统一考虑,分出类别。管线二维码用于地上的信息可以兼顾城市管理的综合性、公共性、便捷性,管线二维码用于地下的信息应当侧重于专业性。地上直接可视的管线二维码,可以参照已经开始试点的公共设施二维码进行设计、实施和管理;放置于地下的管线二维码,可以在公共设施二维码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设计,建立标准。
       管线二维码的推行除去标准之外,还需行政、法制的保障,才能顺利开展。这好比汽车牌照,首先是一个行政、法治的强制约束,汽车必须上牌,否则不能上路,然后是程序的工作:申请、制牌、建档、运转,不如此不能保证道路交通的秩序。地下管线也将面临着同样命运,管线作为一种空间存在,具有其客观性,要保证其安全,光有文件政策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授牌”、“挂牌”等类似的行政手段,也就是发放管线“身份证”,才能明确其法律地位和权利。
       管线管理依赖于管线信息化支持,管线信息化需要探测、检测等手段实施,管线的安全运行需要行政、法制的保障,管线立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新事物总是在不断探索、改进、发展的过程中完善、提高的,管线探测、检测设备、技术、方法经历了多年的演进,地下管线从材质到敷设方式也在提高,为了明确自身位置,便于查找定位,非金属管线安置过金属导线,电子标识器或电子标签还在推广,地面管线标识逐步增加,多重手段、技术在加强和改进地下管线的定位,目的是提高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
       某种程度上,技术、方法决定了模式的内容,而模式稳定与运行成为管理的重要特征。多年来,人们习惯了信息资料的集中存储管理,对其进行分类,建立索引,方便查找,但是始终无法脱离开特定的空间和平台。虽然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信息到达现场提供了便利,还是离不开支撑它的后台系统,需要专门人员操作,旁人无法企及。这种系统的封闭性、专业性,造成小圈子运行,与大众隔离。偶有信息反馈,也难于精准建立现场管线与后台信息的关联,有效动作常慢几步,智慧管理还差着节拍。
       因此,我们在不断的改进模式,二维码的出现,为我们改进管线管理提供了借鉴和思路,特别是城市公共设施已经在推广二维码,我们有必要思考这个问题,将二维码引入管线管理,对其进行尝试是有必要的。随着模式的改变,管线管理将开始新的格局,什么都在变,停滞不前,就会落后,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管线  王向坤

Copyright © 2018 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恒滨路128号 邮编:071051
市场电话:0312-3108548    客服电话:0312-3108565    传真:0312-3108565    E-mail:jdsczx@163.com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5007223号

冀公网安备 130652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