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更多>>

专题文章

管线管理的数据更新与二次建库
2017-08-28 15:11:00    浏览次数:
分享到:

       管线管理是一个大的命题和概念,站在主体的位置,管线管理至少存在着两个主体,一个是专业管线单位自身,另一个则是城市的管理者--政府。可以说一个是拥有者,一个是宏观管理者,它们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参与管线的管理,保证管线的正常运行。
       管线在完成建设、投入运行后,对其进行管理,需要掌握管线的具体信息,包括管线的位置、高程、埋深、路由走向、管径、材质等静态信息,以及内部介质的运行状态信息。管线敷设、隐蔽于地下,无法直接看到,再加上地理位置获取的专业性,导致此类属于GIS的地理信息建库成为了一个专门的过程。
       因此呢,管线探测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通过管线探测实现管线信息建库。而MIS、ERP等系统与此不同,它们在数据初始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系统的运转,不断地输入信息,建立数据库。包括管线在内的GIS数据的建立与使用是两个不同的过程,管线数据的使用过程是不能更新数据的,数据的更新仍然需要探测或竣工测量的过程。这里需要专业的技术、设备、方法,需要专业的队伍组织,这种专业性落实到管线数据的应用单位,有一定难度。部分专业管线单位通过建立少量人员队伍,来满足自身管线数据的动态更新,对于大规模管线普查,是做不到的。
       管线数据的普查、更新基本上是按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的,通过选择专门的队伍来完成管线数据建库的工作,从而满足管线数据应用的目的。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管线管理两个主体,就是最终落实管线数据采集的组织者,很简单,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管线普查工作,一个是综合管线普查,一个是细分管线普查。现实中,此两类工作交错进行,是推动管线信息化的的两个主要动力。
       虽然都是管线管理的主体,但是目标不同,对管理对象的要求就不一样,管线数据建库的差异,最终决定了两者实施管线普查的巨大差别。这种差别在信息共享、使用过程中,就会带来问题,由此会产生管线信息的二次建库工作。
       综合管线由专业管线组成,管线管理包括综合管线管理和专业管线管理两大类,不论哪种管理,信息化是基础。大规模综合管线普查是近几年的事儿,在此之前,管线信息化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受资金经费的影响,电力、通信是信息化开展较早的管线类别,这个大家都懂得,其他还有燃气、给水,因为这两个行业在企业化改制,有了资金注入。就专业管线来说,其信息化水平不同,开展的时间有早晚,对信息的要求、沿用的标准也不一样,目标就是满足自己管理的需要。
       这些问题,在以前城市开展综合管线普查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因为需要各家管线单位提供基础资料,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看到多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其平台、数据格式、数据结构、精度、图式图例、编码,都无法兼容。位置精度方面,专业管线要求不高,存在一定的误差,基本能够满足自己栓点定位、管理的需要。但是这样的数据放在一起,就不行了,就会“打架”,综合管线要求精度非常高,误差非常小,在综合管理中,专业管线自己的数据就不能用了,只能作为普查时的资料参考。
       综合管线普查具备更新专业管线数据的条件,但是普查中的专业管线数据与专业管线单位自己建立的专业数据库还不一样,普查的管线数据位置准、精度高,但是业务数据少,可以说无法直接与专业管线单位的业务系统接口。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管线单位很多时候不得不自己继续用普查数据修正自建数据的位置,还要保留业务数据,这相当于管线单位的二次建库,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管线单位都建有自己的管线数据建库办公室或信息中心,专门处理这个数据更新维护的问题。
       在经历了近几年的大规模综合管线普查后,管线普查开始向细分市场转移,也就是专业管线开始了自己的普查建库。从已经开展的排水、路灯等专业管线的数据标准看,与综合管线差距较大,因为专业管线更看重自己的业务管理,注重细节数据。对于一个具体的城市,管线普查肯定要采用相同的坐标、高程基准,必须采用相同的探测技术规程,这是行业标准中强制性规定的要求决定的,但是,这些仅仅能保证坐标系、数据精度、编码规则的一致性,在具体的数据组织关系、分层、结构、具体编码等方面,就无法保证一致了。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相同的管线,存在两次普查的可能性,且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两次普查,必然产生两套数据,都是重新编码,虽然在位置上是重叠的,但相互之间是“不认识”的。并且由于结构等诸多差异,专业管线普查数据在反向更新综合管线数据时,就会面临前面同样的问题。再进一步讲,二者的普查范围也不一样,虽然小区等管线也在普查,综合管线也要实现管线数据全覆盖,它们最终还是形成了两条管线,分别走向了不同的管理之路。
       在以前,部分专业管线先于综合管线通过普查实现信息化,这都很正常,毕竟专业管线牵涉的关系少,而综合管线普查启动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现在,这种情况已不存在。实践中,也存在部分管线在综合管线普查数据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范围,建立连接到用户的小区管线,对于这些管线,以前综合管线一般不会接收。
       从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专业管线与综合管线的管理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而综合管线与专业管线的管理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这一对多的关系就决定了综合管线很难识别、处理专业管线提交过来的更新数据,更多时候,就是机械的叠加,无法梳理新旧管线的路由、连通性,无法有机的合并到已有管线数据中。这里面还有一个责任区分的问题,综合管线管理方不会去修改专业管线提交过来的数据。
       这种问题不是绝对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其中一方向另一方靠拢,实践中,多以专业管线服从综合管线的统一管理,保持一套基础共有数据,统一更新、管理,专业管线的延伸数据、业务数据再二次建库,分级处理。从设计上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但现实中实行还是有很多困难,毕竟它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事儿,会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复杂。
       更多时候,还是各自管理,虽然有一定的重复工作,但具有数据的自由度,可以随心所欲建设自己想要的系统,实现自己的管理思想,这往往更现实一点。

       管线管理中的关系是多维的,数据更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每一次的数据产生都是新数据,对已经承载了管理责任的历史数据而言,是陌生的,它们之间缺乏主动识别,信息的更新需要人为的判断。这就是GIS数据有别于关系数据的地方,区别不在于数据存储的模式,二者都可以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并且大部分关系数据库都增加了空间信息的关系运算;区别在于关系数据是在关系机制这个模式下自动维护的,其颗粒性是很细的,GIS数据缺乏这种关系机制,每次都是独立模式下人为产生的,数据先天性缺乏关联,新旧管线数据接口很困难。为了弥补这些问题,对于分片普查或管线修补测,必须要做接边处理,这都是在数据库级人工干预的,严格来说,这一步缺乏监理控制,是一个不严密的过程。部分系统在数据入库时,做了自动接边的处理,不需手工干预,但是管线更新的类型多种多样,很难全部涵盖。       
       管线数据在GIS特征基础上,增加、增强其关系性,建立关系机制,实现新旧管线数据更新的自动维护,是管线信息化面临的技术课题,该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保持管线数据的现势性,还有助于保持管线数据的一致性,根本上解决管线管理的基础问题--数据动态更新。
       目前,管线数据的二次建库存在于管线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关系问题和技术问题未能彻底解决的一种替代方式,二次建库意味着重复,重复劳动的同时,数据也在重复,对于长远来讲,是不利的,解决它,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管线  王向坤

Copyright © 2018 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恒滨路128号 邮编:071051
市场电话:0312-3108548    客服电话:0312-3108565    传真:0312-3108565    E-mail:jdsczx@163.com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5007223号

冀公网安备 130652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