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更多>>

专题文章

解决城市排水问题,应在“管”字上下功夫
2019-05-13 10:51:43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内容摘要】城市内涝与过敏一样,带有季节性,都属于外部因素引起的病害和不适,而外部因素无法排除。人体讲究自身建设,就是加强锻炼,提高免疫能力。城市排水在建设、改造的同时,需要加强管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排水管道清淤、检测、修复,提高排水管道的健康水平,进而提升其排水能力。 
        今年北方的春天似乎有些不同,气候变化有些大,变现为冷热不均,有点儿像“倒春寒”,又有点儿不像。每次人们认为暖和了,就会来一股冷空气,或下雪,或下雨,以至于有的地方发出了“第六次”、“第七次”开春失败之类的调侃。 
        如今,社交媒体非常强大,各地有个什么事儿,好多人一下子就知道了。有的地方已经温暖如春,而有的地方还在雪花纷飞,人们都见怪不怪了。 
        刚过去的“五一”,天气确实好,大部分地方开春成功了。不过北方的春短,“立夏”之后,炎热似乎一下子把人们包围,预示着夏天很快就要到来,全然不管那枝头还在开放的花朵。纷飞的杨絮,铺了一层,穿着各式衣装的人们行走在槐花余香的大街小巷,忙着各自的事情。 
        也许人们本没有那么多想法吧,疾驶的车流,匆匆的人群,繁忙的城市,人们似乎无暇顾及身边不变的或改变的环境。
         时间稍微前移一小段时间,那时的一场春雨,让部分路段又是一片汪洋,开春成功与否不要紧,城市的“老毛病”恐怕又要犯。这就像过敏一样,很多人到了特定季节,就开始难受,并因此恐惧或犯愁,各种措施之下,仍然难免苦痛,直到时间过去。
        城市的内涝,就跟人体“过敏”一样,属于季节性问题,过敏一般在春秋较多,而内涝集中在夏天雨季,都是属于“体质”的问题。人们常说“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这是心在变老,我们活在当下,总要想些办法。 
        说来话长,城市发展成这个样子,就像我们长成这个样子一样,属于内在的机制和外在的环境所决定,到后来,我们对自己可能都没有办法了。但城市属于公共的事情,可以重塑和改善,甚至再造,只是需要周期。 
        城市内涝与城市排水有关,治理内涝就是治理排水,如果治理跟道理一样简单,那早就不是问题了,这里面到底怎么了?还是那句话,“说来话长”。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们要工作,要生活,必须要凑群,随着分工变细,群体变大,城市出现,这么多人,而且是越来越多的人在一起,各种生产、生活资料从周边获得,再生产、交易的同时,排水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排水是最早的城市管线,污水开始还很少,但是雨水不得不处理,洪水不得不防御,否则,生存环境就无法保障。 
        早期的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依托地形地利,排水还不是个大问题。发展到今天,各类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相继出现,城市规模已今非昔比,原来的地形地利已不复存在,排水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原来的自流排水,现在需要泵站提升;地面硬化导致地表径流增加,道路延长而复杂,汇水增加,管道流通时间变长;河道淤积缩小或消失,排水行洪能力变弱,等等,诸如此类因素,成为城市排水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 
        这些大环境之外,管道内部的状况也不容乐观。由于技术的进步,管道电视检测系统开始应用于排水管道内部的检测,由此揭开了排水管道内部的一面,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排水治理另一个思路。 
        城市发展到现在,是一个现状,城市排水随之发展,也是一个现状,排水管网的布局,城市排水体系,已随着城市的发展基本定型,“四梁八柱”已成,主体结构已定。这就像人一样,成人之后,骨骼已经定型,无法改变,城市排水虽可调整,包括雨污分流改造,都可以实施,但在整体上,大的改变已经非常困难,也就是人们说的“船大难掉头”。 
        我们需要寻求内在的治理之路,就是完善排水体系,提升排水功能,具体的讲就是完善排水管道。城市的建设,包含排水的建设,这是一个过程;而城市的治理,包含排水的治理,就是一个“管”的过程。 
        国内开展排水管道检测、修复工作时间还不长,但暴露出的问题非常典型,从中我们可看出排水管道存在功能性及结构性的许多问题,管道沉积,结垢,异物入侵,堵塞,管道破裂,漏损,这些问题非常普遍,极大地影响了排水能力,成为城市内涝的重要内在因素。
 

        这些问题,其实早已存在,我们也能大致预估出,只是限于技术水平,无法检测、评估与实施。排水管道能够长期带病运行,在于它的暂时性,虽然每年会有周期性发作,但每次持续时间不长,过后在一片议论吐槽声中很快就过去了;还有就是,人们普遍会认为排水不同于电力、给水、燃气,不像它们存在危险和能源浪费,人们不敢等也舍不得,面上一有问题,会立即得到解决。人们的事情很多,城市问题不止这一项,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于反复出现的内涝,社会舆论随之就是反复的出现,人们的心理有了忍耐力,变得不那么敏感。不敏感,是人们对于别人等外部环境的见惯不惯,改变不了过敏主体的敏感属性。 
        归根结底就是人们对排水的重要程度普遍认识不足,缺乏对排水管道的敬畏之心,使排水管道成为了“泔水桶”、“垃圾桶”、“出气筒”等倾倒、排放、借道、穿越、占压之地。城市监管的滞后,受技术水平的制约,让问题长期得不到遏制和处理。 
        人们习惯上向往美好的事物,厌恶并远离脏乱差,若缺乏约束,不好的会更不好,一个地方只要出现垃圾,仿佛就是一种暗示或诱导,有人就会继续放垃圾,人们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管不住自己。 
        在排水管道的建设、改造、管理中,要突出一个“管”字。在排水管道问题得不到治理的情况下,建设的排水设施将不能发挥作用,因为它们之间可能是不通的。目前,应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方法,开展对于排水管道的清淤、检测、修复工作,恢复排水管道的通水能力,这是当务之急。同时研制新装备,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在排水设施的监测、运行上,提高智能化程度。 
        还有一点,就是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排水设施的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对于排水设施的认知度。   王向坤


扫描阅读微信版

Copyright © 2018 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恒滨路128号 邮编:071051
市场电话:0312-3108548    客服电话:0312-3108565    传真:0312-3108565    E-mail:jdsczx@163.com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5007223号

冀公网安备 130652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