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更多>>

资讯中心

武汉市青山、汉阳四新两个海绵城市示范区惠及50万居民
2020-08-10 11:46:55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市于2016年打造青山、汉阳四新两大海绵城市示范区。
 
今年汛期降雨最高峰时,在武汉市公布的道路渍水点名单中,鲜见两地的身影。位于青山区的倒口湖公园、钢城二中、碧苑花园小区,位于汉阳区的太子水榭小区等老渍水点,均未出现渍水。
 
破解内涝老大难,海绵城市究竟帮助几何?对于未来的城市发展建设,又有哪些启迪和警示?
 
两大“海绵”示范区惠及50万居民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从而在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时具有良好的“弹性”。
 
截至目前,武汉的青山、汉阳四新两个海绵城市示范区,共38.5平方公里、288个项目,均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并通过国家验收,惠及居民近50万人。7月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示范区探访。
 
位于青山区的倒口湖,距武青堤内脚约240米,是武汉市距离长江干堤最近的湖泊之一,2016年曾遭遇管涌险情。近年来,倒口湖实施整险除险工程,彻底消除了管涌风险,并进行海绵化改造。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秦婷介绍,倒口湖公园改造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六大理念。比如,连通水体、优化布局后,公园绿化面积达78%,雨水落下后直接渗透至土壤中,路面不会积水。水塘岸边均采用缓坡设计,雨水入湖径流时间明显增加,通过“滞”来减轻湖水容蓄压力。此外,湖泊水面面积增加至3万平方米,库容量提升至3.8万立方米,强降雨来临时,可发挥“蓄”的作用。一旦超过容量,湖水又会通过溢水口进入市政排水主干网,直排长江。
 
在汉阳区,太子水榭小区是四新片区最早的还建小区,因地势低洼、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雨天渍水严重。
 
海绵化改造工程中,人员对小区管道进行逐一摸排,确定走向及过水能力后,在其主通道下方增设了一条直径1米、长200米的雨水主管,作为小区新的雨水出口。同时,为防止管道再次被堵塞,还将小区传统雨水口全部改造为新型环保雨水口,对泥沙杂质进行过滤。建设方还对小区进行了全面的路面铺装改造升级,适当增设了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和透水型生态绿地。通过一系列措施,彻底解决了小区渍水问题,也整体提升了小区的居住环境。
 
重点项目也要融入“海绵”设计
 
除两大示范区外,武汉市还在部分重点项目上引入“海绵”理念。比如在东湖高新区,将于今年8月底完工的鸡公山公园,是对原破损山体进行人工堆土、造景而来。
 
“为防止水土流失造成滑坡,我们按照海绵理念,从山体内部引出了一条碎石盲沟,下雨时雨水沿着盲沟下流,边渗边排,可以最大限度地含蓄水份。”公园建设单位——光谷交通公司第四项目部部长曾武介绍。记者注意到,在山体表面,泄洪水渠也没有采用传统混凝土进行硬化,而是改用生态草沟的形式,形成了“开合有序、自然蜿蜒”的柔体空间,同时在沿线设置了“青草湿地、杉影鱼岛、芝樱花海”等湿地滨水景观。
 
记者从武汉市城建局获悉,2018年海绵城市试点结束后,该市已出台规定,凡是2017年后拿到规划设计条件的建筑小区项目,都将融入海绵设计理念,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完成海绵城市面积123.59平方公里。
 
下一步,武汉市将围绕罗家港直排区、严西湖、沙湖、三角湖、后官湖等大型河湖推进海绵城市改造。确保2020年完成海绵城市建设56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到2025年达到50%以上面积,为2030年达到80%以上面积做准备。”
 
要“小海绵”,更要“大海绵”
 
武汉市城建局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实现对年径流总量70%的控制(对应武汉市日降雨量约为24.5毫米),从而促进雨水径流自然下渗,缓解市政排水管网压力,可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也有观点认为,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海绵”,主要担负的是处理、收集雨水的缓冲作用,只能让“小雨不湿鞋”,对于城市的防涝排渍仅起到10%的作用。遇到大雨,主要还是依靠城市泵站、地下管网等排水防涝体系。
 
对此,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季冬兰认为,起到缓冲作用的海绵工程可以被称为“小海绵”,即通过增加透水铺装、下沉绿地和雨水花园等方式“吞吐”雨水,“这些属于‘工程治水’范畴,与排水防涝体系相互补充。”而真正意义上的“海绵城市”,还应包括城市流域的综合治理,绿地、山体、林地、河湖水系的统筹系统构建,“大自然的江河、湖塘、植被、湿地,才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大海绵’。”
 
从这个意义上讲,“海绵城市”理念真正要引导的,应该是尊重自然的理念——人类不能完全控制水,实现人水和谐,才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记者 成熔兴 朱惠 通讯员 邓鹏飞 解鸿震 王伟)

Copyright © 2018 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恒滨路128号 邮编:071051
市场电话:0312-3108548    客服电话:0312-3108565    传真:0312-3108565    E-mail:jdsczx@163.com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5007223号

冀公网安备 13065202000367号